OT莉莉你好,可以請問如何幫助快五歲小孩面對「害怕」的心情嗎?

我女兒原本是半夜可以自己去廁所回來繼續睡的,最近她常常跟我說很害怕,尤其怕怪獸,常問我世上沒怪獸對不對?我各種回答跟討論都試過,她還是變得連白天都不敢自己去空房間、遊戲間、廁所,我是盡量會陪她,但感覺她就順勢退縮了,不知道怎麼找回原本喜歡挑戰獨立自己來的她⋯

不曉得是否跟她妹妹也上學有關?妹妹八月上幼幼班,到現在也適應了,妹妹在學校跟家裡都受到很多誇獎,姊姊是從小班升到中班感覺沒有特別差異,會不會是妹妹的進步幅度讓姊姊有壓力呢? 


媽媽你辛苦了! 

5歲左右的小孩,本來就會開始害怕一些以前不怕的東西,像是怕黑、怕想像中的怪物之類的。

這是因為他大腦認知功能的提升,讓他的想像能力往上跳一級,雖然這樣的認知功能,會讓他更容易學習,但也因為有了更多的「預期」的能力,所以才會開始害怕。 

這種害怕是基於對「未知」的害怕。這跟大人要上台講話前,也會很焦慮緊張是很類似的。只是小孩子的認知功能,又還沒發展到足以自行應付的程度,所以才會變成這樣。 

那要怎麼處理才好呢? 
 

我會分成「當下」跟「平時」兩個部分來做: 

  1. 當下先同理、陪伴,  再帶著探索。 
  2. 平時看繪本講故事、畫畫圖。 

怕黑的當下:先同理、陪伴, 再帶著探索

因為小孩在害怕的當下,其實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的,所以一定要先同理他當時的心情。 

「你現在的感覺是什麼?」你可以這樣問他。
 如果他講不出來的話,你再幫他把那個「情緒」說出來:
「你現在是不是很害怕? 」「嗯。」
「喔~原來你現在很害怕啊…那需要媽媽陪你嗎?」

在經過這段對話後,就可以先一定程度地讓小孩的大腦中,比較高階的腦區開始運作,讓他的不安情緒變得比較平穩一點。有了這些對話後,你才比較有辦法做接下來的動作:探索。 

你可以引導他去注意看,看眼前有哪些東西,然後再去描述那些東西的樣子。
 比如說,到廁所時,就可以先問他「廁所裡有什麼東西?」

如果他一直說有怪獸的話,那就指著某個東西,問他「那,這個是什麼呢?」
 「是洗手台」
「咦?你看看,洗手台裡面有水嗎?」
「沒有,但是有濕濕的。」
「那洗手台外面也濕濕的嗎?」
「外面是乾的。」

就像這樣,一直來回討論,直到你沒梗為止。這樣一來,就可以幫助他把注意力完全放在「當下」這些「實體」的物品上面,讓他整個大腦都在處理這些資訊,焦慮度就又會降更多下來了。 

平時:看繪本講故事、畫畫圖

那另外平常不害怕的時候,就可以帶著他讀讀一些相關的繪本

像是有三本我覺得很不錯的,一本叫「嗨!黑漆漆」(The Dark),另一本叫「我的好朋友黑漆漆」(Orion and the DARK),兩本都是小天下出版的。

還有一本是小光點出版的「我(一點也不)怕黑」(I’m not very afraid of the dark)

利用故事的方式,因為可以投射自己的情緒到主角身上,小孩會比較容易接受。那在陪讀的過程中,要記得,不是在「教」他不用害怕,而是讓他看到主角在面對害怕的事物時,心情上的轉變。 

因為故事的本身,就足夠有影響力了。 

還有,在看故事的過程中,你也可以問問孩子,「那xx(主角)要做什麼,才會比較不害怕呢?」 

他可能會給出很有創意的解套方法喔!而且這些方法,也很有可能對他自己也有效。 

那在看完繪本之後,就可以讓孩子試著畫畫看自己害怕的事物,這也可以一定程度地幫助小孩緩解情緒。因為,有時候我們會害怕,正是因為我們「看不到」、「未知」。而一旦畫出來之後,這個害怕的東西就變具體了,也就沒那麼可怕了。 

這些方法你可以試試看,那有什麼後續,都歡迎再來信討論喔! 

Facebook 留言

OT莉莉當媽媽,我們陪你長大。
點我去粉專看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