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大學畢業,考上職能治療師執照之後,我告訴當時的自己,以後再也不需要去碰教育的相關事情了。從此以後,都是在醫療領域的工作了,我這樣子想。

但是我生了一個小孩!!

今年他就要上幼幼班了,在搜尋了幼稚園相關的訊息之後,沒想到鋪天蓋地的各種教育相關新聞都出來了。108課綱今年要上線?核心素養教育?STEAM教育?逼得我不得不一一點進去了解。

而且那些標題一個比一個可怕,像是「高中以下的家長必須知道!」「考試教育大變革!」這些聳動的標題,真的是讓我看得有點心累啊。

不過花了一些時間了解之後,才發現,其實這些東西真的沒有很難。甚至,跟OT(職能治療)的理念是有點相合的,那就是:「動手做,不怕錯!」

「動手做,不怕錯!」

職能治療師一直很強調的一件事就是:「要動手做。」在實際動作操作的過程中,孩子可能會遭遇到很多的挫折,總是會讓人忍不住想幫一下。不過,我們職能治療師在治療的場域時,在大部分的時間裡,我們並不會馬上動手去協助。而是先在一旁好好地觀察,並思考以下的問題:

  • 「為什麼做不出來?」
  • 「為什麼品質做得不好?」
  • 「是因為某個技巧沒有辦法掌握嗎?」
  • 「是某個功能有缺損嗎?」

除了自己思考,我們也會跟個案一起找原因。

而在育兒的過程中,OT莉莉與鬍鬚張老師也是利用這樣的概念在對待仲雞哥。當仲雞哥的生理發展,已經到了可以到處去探索的程度,精細動作能力已經可以開始嘗試各種物品的組裝及拆卸之後,我們便任由他去嘗試各種活動。

這時我們就會在一旁觀察,當他在嘗試的過程中受挫,沒辦法達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的時候,其實我們不太會動手介入。而當他轉向我們尋求協助的時候,我們一開始會用口頭鼓勵他,讓他再試一次看看;在試過之後,如果還是不行,我們便會加入一些口頭的指導,然後再讓他嘗試;直到最後,才會使用示範與實際動手介入。

在這樣的過程中,你看到什麼呢?

我們會讓仲雞哥動手去操作,讓他自己去找原因,讓他只在盡量少的協助下就可以去完成。我們扮演的角色,是從旁支持,而不是介入協助。

這個過程,其實就是STEAM教育強調的理念:「動手做、問題解決。」

STEAM到底是什麼?

講了這麼多,到底STEAM是什麼呢?其實它是五個字的縮寫:

  • S= Science(科學),代表能「先假設→進行驗證」。
  • T= Technology(科技),代表能「思考實際如何應用」。
  • E= Engineering(工程),代表能「從系統性的角度來思考」。
  • A=Art(藝術),代表能「用感性去理解」。
  • M=Mathematics(數學),代表能「從邏輯與事物本質來思考」。

你可能會覺得,這些也太難了吧?這些聽起來好像要到高中大學才會有的學科,跟跨領域、動手做或是五感學習又有什麼關係呢?

這個概念大概是這樣子的,原本各個基礎學科的學習方式,大部分是單向的知識傳授,也就是單方向的老師教給學生。但這樣子的做法,似乎已經不太適用在這個複雜多元、而且高度發展的世代了。

現在的教育趨勢,是希望孩子未來能自己隨時發現各種問題,並且能夠自己動手去解決。在這些領域的學習過程中,在實際操作後,發現做錯了,再去找原因。透過自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,然後再修正策略 → 操作 → 失敗 → 修正……。在這樣重複的過程中,可以練習到多個重要的目標,像是:解決問題的能力,挫折忍受度的訓練。

為什麼要做這樣的練習?

有一次在聊天的過程中,一位醫師前同事討論到一個自己的觀察:「現在有很多的職業,在十年前,是我們根本沒有想過的。不~甚至是三年前的我們,就根本沒法想像的。」

在十年前,誰能想到自拍影片也可以當正職,甚至優秀的全職youtuber還可以年收千萬呢?這代表的是,我們孩子的未來,是一個我們無法想像的快速變化世界。與其給他魚,不如給他釣竿;與其給他釣竿,不如教他怎麼自學製作釣竿。

STEAM要教的,並不是從這五種領域學到什麼知識。而是讓你透過這五種領域作為媒介,藉此讓孩子學會如何自學。而且等他具備了這五種技能,以後等他發現了任何一個問題,都可以自己動手去解決。如此一來,不管未來的知識及學科如何變化,他都有辦法迎頭趕上,而不會被時代淘汰。

現代所需要的知識或資訊來源,已經不再是單一來源可以滿足的了。我們能夠留給他們的,只有追尋知識的能力。唯有擁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,在面對瞬息多變的世界的時候,才有辦法站穩腳步。

Facebook 留言

OT莉莉當媽媽,我們陪你長大。
點我去粉專看看!